《鮀·恋》,在我看来,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潮汕电影。“鮀”,意指鮀城,也就是汕头。估计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,所以很有必要花点时间来讲下剧情。

潮汕男孩林奕新与梦洁自幼青梅竹马,直到高考结束才分隔两地。梦洁到了杭州,奕新则到了广州,并在那里遇到了苏州女孩苏心蕊。两人互相倾心,可惜毕业又是一场离别,奕新以文化隔阂为由拒绝了心蕊,心蕊则不信邪,瞒着奕新独自到了汕头。奕新最终接受了心蕊,与奕新阔别已久的梦洁却在这时出现了,她的介入让心蕊放弃了奕新,返回苏州,而奕新则留在了汕头,后来和梦洁的好朋友陈晓楠走到了一起。

很早以前就想说一说这部电影了,一直没动笔,它折射出来的,是汕头的年轻人与汕头这个没落特区的现实困境,对应的主题自然就是抗争与突围,是年轻人的抗争,是汕头的突围。




奕新在学业、事业、婚姻等方面都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。奕新的父亲生病做手术,奕新的母亲为了送多少钱给医生而烦恼,生活的变故让她希望儿子能够读医科,毕业后从医。在学业上,奕新对母亲的抗争取得了胜利,他没有选择读医科。

奕新毕业后,母亲又希望奕新能留在汕头当个公务员。爷爷则指望奕新能够光耀宗族门楣。“在潮汕,宗族亲戚间互相帮衬关心,是一种温暖,可是有时候,也是一种困扰。”这是奕新的话。
在心蕊返回苏州后,奕新想要背着家人跑到苏州,恰好这时爷爷中风,奕新最终选择了妥协,顺从了母亲的心意,留在汕头当公务员。

苏心蕊两次质问奕新:“一起长大真的那么重要吗?”她尝试过融入,去寻找奕新生活过的每一个足迹,然而正如梦洁所说,一切早已改变。
梦洁在给奕新的信中写道:“你还记得南生百货不?听说要拆了,这样的消息无论真假,听起来不免有些伤感。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,一过年全家就去南生买东西。奕新,我很难过。假如所有的老街都消失了,我们上哪儿去找回我们的回忆呢?”

这座小城已经不是奕新少年时候的那一座小城。这也是很多城市的发展困境,汕头人将“汕头”揶揄为“省尾国角”,年轻人大多出外谋求发展,汕头自身的发展则破坏了年青一代的记忆。拿潮汕人特别信奉的“营老爷”来说,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元素加入到其中,“老爷”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。

心蕊说:“萦绕耳边的潮汕话,让我感觉置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。我多么希望他突然出现在这城市的街角,喊我的名字,让我不再感到这么无助。”
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,影片为了突出心蕊融入潮汕文化的艰难,刻意突出了潮汕人对她这个外地人的排斥,这种“胶几人”的自我抹黑是极其可怕的,写再多澄清的文章也难以洗白。

奕新与苏心蕊的矛盾更多地缘于地域文化的差异,与梦洁的隔阂则是由时间造成的。奕新曾在信中对梦洁说:“每天忙东忙西,忙到最后,几乎忘却了忙碌的意义,唯一期待的是你的来信。”

后来,他说:“不知道为什么,我和梦洁的默契,似乎停留在了高中时代。也许横亘在我和梦洁之间的不是距离,而是不再共鸣的世界,世俗吞噬了我的内心,而她却好像一直孤零零地坚守自我的样子。”
不管是对于个人,还是对于一座城市,一切都充满了变数。帮奕新传递情书的陈晓楠在奕新的同学录中写道:“反正我是不会嫁给你的,你别瞎操心了。”但是后来她还是让奕新“操心”了。

心蕊对奕新说:“忽然有一天,我发现,早已忘记了你的样子。”
也许,这才是最好的结局。